魏寒珊闻言,脸颊泛起一抹红晕,羞涩的说:“我……我又没做什么,哪值得你专门来说谢谢啊!”
“快请进,咱们坐下来说。”
魏寒珊的姑妈站在门口,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来,热情地招手催促他进屋:“快进来吧,别愣在门口了。”
魏寒珊听到这话微微点头,转身往屋子里走去。
这走廊十分狭窄,只有一个身位,见状王小北跟在后面,两人一前一后走进里面。
客厅与卧室兼顾的空间里,坐着一对少年男女。
男孩约莫十七八岁,女孩则稚气未脱,估摸着才十五六岁。
他们同时将目光看向刚进来的王小北,满是好奇。
“起来,让个座。”
魏秀美推了推身边女孩的肩膀。
女孩撇了撇嘴,但还是起身,挪到一旁的木凳上,继续盯着电视屏幕,对王小北视若无睹。
王小北连忙递上带来的礼物,礼貌地说:“阿姨,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。”
魏秀美接过后连声道谢,笑容可掬:“哎呀,这不是见外嘛!来,快坐下。我去给你泡茶。”
“阿姨,你太客气了,我待会儿就要走,不用麻烦了。”
王小北见状,连忙摆手。
“哪有什么麻烦,坐一会儿再走嘛!”
魏秀美边说边侧身穿过狭窄的空间,往厨房方向走去。
王小北见状不再坚持,转而望向那两位时不时偷瞄自己的少男少女,微笑着朝他们点了点头,算是打了声招呼。
他转向魏寒珊,轻松的道:“你姑父呢?怎么没见他人?”
魏寒珊抿嘴一笑,无所谓地回答:“在楼下搓麻将呢。其实,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,我也没帮上你什么忙。”
王小北听完耸耸肩,以半生不熟的粤语口吻开玩笑:“你也别这么见外啦,魏小姐!”
这一有趣的举动引得旁边的小丫头瞬间笑出声:“表姐,你这位朋友真好玩!”
魏寒珊也忍俊不禁,与表妹一块笑出声。
这时,魏秀美端着茶走过来,乐呵呵地说:“来,喝茶啦!”
王小北接过茶杯,客气的说:“谢谢阿姨!”
魏秀美摆摆手,亲切道:“没事,不用这么客气!”
她坐在王小北身旁,关切地问:“找到住的地方了吗?”
“找着了。”
王小北答道。
魏秀美点点头:“哦,找好了就好。工作的事也弄了吗?”
侄女先前说丈夫向王小北要了200块港币好处费,这让魏秀美感觉有些不好意思。
毕竟,从内地来港岛的人大多是生活不下去的,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。
王小北嘴角轻轻扬起,摆了摆手:“这个嘛,倒还真没有!”
“嗨,咱这片儿最近这段时间开了不少纺织厂和制衣厂呢!小伙子,你要不去看看情况?!”
魏秀美热心地建议道。
王小北知道对方是好心,于是点点头:“行嘞,多谢阿姨提醒,我回头一定好好看看!”
港岛的轻工业向来以纺织业为支柱,直至改革开放后,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消失,大量工厂纷纷搬到了内地。
在王小北的印象中,鼎盛时期,每十个人里就有四个与纺织业沾边儿。
王小北只是随口说说,魏秀美却误以为他还没有合适的工作。
她接着笑盈盈地说:“实在不行,你就先到厂子里干着,等以后碰到更好的事再跳槽也不迟。”
“你可别随便找家纺织厂,有的刚开张不久就垮了,我帮你找一个稳定的!”
王小北听完,略显尴尬地笑了笑。
一旁的魏寒珊深表赞同,连连点头:“姑妈说得没错,这两年港岛的新厂很多,不过想找个效益好的,还得是姑妈她们这些老港有经验。”
面对二人的热心建议,王小北乐呵呵的说:“嗯,好!那我明天就去看一下!”
接下来的时间里,几人悠闲地拉起了家常,王小北也看了看那台黑白电视机。
前世小时候,每当饭点,大家伙儿总会挤在老旧的黑白电视前,津津有味地观看节目。
那时,一天中最开心的时间莫过于此。
他心中明白,在如今的港岛,电视机绝对是高档货。
一台就要800多块港币,几乎抵得上这套房子五分之一的价钱了。
要知道,这套房子总共才4000多块。
闲谈一阵后,随着电视剧结束,王小北起身告辞。
魏寒珊将他送到门口。
“王凌?”
刚推车要走,身后忽然传来喊声。
王小北疑惑地转身望去:“魏寒珊,有什么事吗?”
魏寒珊匆匆下楼,见王小北竟有辆自行车,不禁一愣,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唐突,羞涩地摆摆手:“啊,没事儿,没事儿了……”
望着她欲言又止的模样,王小北嘴角勾起一抹笑容:“有什么话尽管说,跟我还客气什么?”
“在港岛,我没有几个朋友,你可是其中一个,有事尽管说就是了。”
这话并非客套。
回想魏寒珊先前的帮忙,尤其是那句她也是从那里出来的,瞬间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,令王小北感觉十分亲切。
诚然,即使没有魏寒珊的帮助,他也能在港岛找到帮忙的人。
但无可否认,她确实是他在港岛第一个,也是唯一的朋友。
至于魏妙颜,只能算半个朋友。
“姑妈说你估计会不好意思,叫我带你去周边的厂子看看,你看中哪个厂子,她可以去帮你问问。”
魏寒珊双手背在身后说完,目光落在王小北的自行车上,略显尴尬地笑说。
“不过你刚刚到这边,就买了自行车,应该不需要进厂了吧!”
王小北闻言,也看了看自行车,随即明白过来。
港岛社会贫富悬殊,有钱人非常的有钱,豪车遍地,至于自行车也有卖的,不过要两百多块钱一辆,也不是穷人能够买得起的。
王小北琢磨着,港岛现在的生活水平应该和80年代一样,自行车算是一个大件。